新闻活动
在济南老城的肌理深处,辘轳把子街的弧度始终保持着汲水时代的余温。
辘轳把子街1号位于芙蓉街—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?;し段陉ら癜炎咏侄?,建于中华民国,建成至今大部分时间作为民居使用。
院落空间布局保留基本完好,传统功能格局清晰,是曲水亭片区内院落格局保存较为完整的三进院传统民居,具有较高的历史、文化、艺术价值,是研究济南地区地方传统民居做法的实例。
2019年,历下区人民政府将辘轳把子街1号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院落周边历史信息
辘轳把子街1号位于辘轳把子街与曲水亭街、后宰门街交汇处,北侧紧邻百花洲,向西过东花墙子街直通济南府学文庙后连接芙蓉街。芙蓉街与后宰门街是济南著名的商业街,辘轳把子街将二者串联,是旧时沟通济南商业脉络的重要通道。
△辘轳把子街1号周边历史信息
辘轳把子街最早出现在1924年的《续修历城县志·城厢图》中,后来命名为“辘轳把子街”。街名源于此街弯曲形状像早年间汲水井口的辘轳把子,可谓济南象形街巷和地名的代表。
曲水亭街的记载可追溯至北魏,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就有记载?!独喜杏渭恰分?ldquo;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的泉城风貌便是指这里。古代此处是文人荟萃之处。近代的曲水亭街逐渐发展成济南著名的游览、商业场所。
芙蓉街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的《历城县志·地域考》。济南人以荷花的古称“芙蓉”命名此街。该街巷自南而北依次串联了土地庙、龙神庙、关帝庙和府学文庙。20世纪30年代,芙蓉街逐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街道。
后宰门街原为明德王府北门厚载门之外的街道,清代称厚载门街,后传为后宰门街。明清以来后宰门街逐渐成为著名商业街,曾建有八旗会馆280多间,以老字号“九华楼饭庄、同元楼饭庄、远兴斋酱园和庆育药店”闻名。
府学文庙建于北宋熙宁年间(1068年-1077年),元代至清代历经多次改建、重建,目前留存主要建筑有影壁、大成门、棂星门、泮池、大成殿等。1956年,济南府学文庙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△后宰门街/芙蓉街
△曲水亭街/府学文庙大成殿
院落形制研究
辘轳把子街1号为典型的四合院布局,院落南北向布置,共三进院。
院门位于东南角,进入院门后为座山影壁一道,倒座位于院门西侧,与院门相接;二进院垂花门与倒座入户门正对,两侧连接院墙;二进院由过厅、东西厢房及配房构成;三进院目前仅存正房及东西耳房,东西厢房现已不存。
修缮?;げ呗?/span>
在修缮方案编制前,设计团队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,走访调查了周边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,并向曾在院内居住的住户了解院落原形制与现存问题。最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,结合现场勘察实际情况,对院落形制及各建筑屋面形式、外立面特征、细部手法等进行了细致分析,为后续的修缮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,对恢复文物建筑历史信息及价值内涵打下坚实基础。
1.恢复垂花门、二门
目前院内原垂花门、二门缺失,现场留有原构件痕迹。垂花门应为圆山式卷棚建筑,二门为随墙门。
△二门修缮后/垂花门修缮后
2.恢复倒座沿街立面风貌
目前倒座沿街立面为砖砌墙体,修缮前我们查阅相关史料,发现老照片中倒座沿街立面两侧墀头保存完整,加之此建筑原为商业用途,立面为槛窗隔扇形式的可能性很大。随着施工的进行,陆续发现了原阶条石、原木柱的痕迹,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。
△倒座老照片/倒座修缮前后
3.恢复过厅南立面风貌
目前过厅南立面为砖砌墙体,根据现场勘察,檐檩下遗留原菱形花窗,立面两侧墀头保存完整,且在施工中发现原木柱,由此确定南立面原为槛窗隔扇形式。
△过厅修缮前后
活化利用
辘轳把子街1号修缮完成后作为创意书店使用,使用过程中充分尊重文物原有历史信息,在保留文物特点的同时增加了现代的空间感受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。
△室内实景
△改造后实景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ALL COPYRIGHT版权所有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18681号-1 技术支持:Biaofun标梵互动
新作丨一座民国老宅的书香重生:济南古城(明府城片区)辘轳把子街1号修缮?;し桨?/h1>
日期:2025-05-19
发布人:
浏览量:67

















在济南老城的肌理深处,辘轳把子街的弧度始终保持着汲水时代的余温。
辘轳把子街1号位于芙蓉街—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?;し段陉ら癜炎咏侄?,建于中华民国,建成至今大部分时间作为民居使用。
院落空间布局保留基本完好,传统功能格局清晰,是曲水亭片区内院落格局保存较为完整的三进院传统民居,具有较高的历史、文化、艺术价值,是研究济南地区地方传统民居做法的实例。
2019年,历下区人民政府将辘轳把子街1号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院落周边历史信息
辘轳把子街1号位于辘轳把子街与曲水亭街、后宰门街交汇处,北侧紧邻百花洲,向西过东花墙子街直通济南府学文庙后连接芙蓉街。芙蓉街与后宰门街是济南著名的商业街,辘轳把子街将二者串联,是旧时沟通济南商业脉络的重要通道。
△辘轳把子街1号周边历史信息
辘轳把子街最早出现在1924年的《续修历城县志·城厢图》中,后来命名为“辘轳把子街”。街名源于此街弯曲形状像早年间汲水井口的辘轳把子,可谓济南象形街巷和地名的代表。
曲水亭街的记载可追溯至北魏,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就有记载?!独喜杏渭恰分?ldquo;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的泉城风貌便是指这里。古代此处是文人荟萃之处。近代的曲水亭街逐渐发展成济南著名的游览、商业场所。
芙蓉街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的《历城县志·地域考》。济南人以荷花的古称“芙蓉”命名此街。该街巷自南而北依次串联了土地庙、龙神庙、关帝庙和府学文庙。20世纪30年代,芙蓉街逐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街道。
后宰门街原为明德王府北门厚载门之外的街道,清代称厚载门街,后传为后宰门街。明清以来后宰门街逐渐成为著名商业街,曾建有八旗会馆280多间,以老字号“九华楼饭庄、同元楼饭庄、远兴斋酱园和庆育药店”闻名。
府学文庙建于北宋熙宁年间(1068年-1077年),元代至清代历经多次改建、重建,目前留存主要建筑有影壁、大成门、棂星门、泮池、大成殿等。1956年,济南府学文庙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△后宰门街/芙蓉街
△曲水亭街/府学文庙大成殿
院落形制研究
辘轳把子街1号为典型的四合院布局,院落南北向布置,共三进院。
院门位于东南角,进入院门后为座山影壁一道,倒座位于院门西侧,与院门相接;二进院垂花门与倒座入户门正对,两侧连接院墙;二进院由过厅、东西厢房及配房构成;三进院目前仅存正房及东西耳房,东西厢房现已不存。
修缮?;げ呗?/span>
在修缮方案编制前,设计团队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,走访调查了周边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,并向曾在院内居住的住户了解院落原形制与现存问题。最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,结合现场勘察实际情况,对院落形制及各建筑屋面形式、外立面特征、细部手法等进行了细致分析,为后续的修缮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,对恢复文物建筑历史信息及价值内涵打下坚实基础。
1.恢复垂花门、二门
目前院内原垂花门、二门缺失,现场留有原构件痕迹。垂花门应为圆山式卷棚建筑,二门为随墙门。
△二门修缮后/垂花门修缮后
2.恢复倒座沿街立面风貌
目前倒座沿街立面为砖砌墙体,修缮前我们查阅相关史料,发现老照片中倒座沿街立面两侧墀头保存完整,加之此建筑原为商业用途,立面为槛窗隔扇形式的可能性很大。随着施工的进行,陆续发现了原阶条石、原木柱的痕迹,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。
△倒座老照片/倒座修缮前后
3.恢复过厅南立面风貌
目前过厅南立面为砖砌墙体,根据现场勘察,檐檩下遗留原菱形花窗,立面两侧墀头保存完整,且在施工中发现原木柱,由此确定南立面原为槛窗隔扇形式。
△过厅修缮前后
活化利用
辘轳把子街1号修缮完成后作为创意书店使用,使用过程中充分尊重文物原有历史信息,在保留文物特点的同时增加了现代的空间感受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。
△室内实景
△改造后实景
相关资讯
新作丨当现代设计对话千年儒风: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学实践教育营地(一期)
新作丨漫步花园社区,体悟全新人居:济南仁恒高新公园世纪项目
新作丨木槿昔年,浮生未歇:济南高新区贤文三期木槿园景观设计
新作丨市集型商业综合体:岚山官山大院
新作丨A.R.K.创新工坊:烟台莱山区桐林路8号改造